豐教發(fā)〔2015〕15號附件2
豐臺區(qū)中學英語學科教學改進意見落實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我區(qū)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貫徹落實《北京市基礎教育部分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做好2014-2015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工作的意見》精神,有效開展我區(qū)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組織教學
初中階段嚴格按照三級、四級、五級目標的要求進行教學,九年級畢業(yè)時達到五級目標的要求。普通高中按照六級、七級目標的要求進行教學,高中階段各類測試不得超過七級目標要求。
在落實過程中要關注:
1.初高中在教學中進一步明確課標中三級、四級、五級、六級和七級目標要求,并以案例的形式對具體目標進行細化和落實。
2.初高中均要控制學習難度,尤其高中要加強模塊1-5必修教材的學習時間,根據學生實際使用順序選修教材模塊6-8。
二、有效落實各學段教學重點
初中英語教學要關注學生英語學習信心的培養(yǎng),使學生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引導學生在小學基礎上鞏固辨音能力、模仿能力、記憶能力和語言基礎知識,發(fā)展語言基本技能,初步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高中英語教學著重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在落實初高中各學段教學重點的同時,還要關注小初和初高中銜接教學。
在落實過程中要關注:
1.在初高中教學中要關注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的融通培養(yǎng),關注課堂上學生語言知識的內化活動設計、實施和落實。
2.在初高中教學評價中適當加大對語音和語音使用的考查。初高中非畢業(yè)年級可以加大聽力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中的比重;在期中和期末考試中增加口試內容,并將其納入學年成績。
3.在小初銜接和初高中銜接階段增加詞匯學習策略的學習內容,加強認知習慣培養(yǎng),提高記憶能力和聯想能力,為形成有效英語學習策略奠定基礎。
4.初中利用好新版北師大教材中關于語音教學板塊,加強拼讀規(guī)則的積累與復現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好語音規(guī)則,有效培養(yǎng)朗讀、跟讀、情境模擬交際能力。要求初一年級兩周至少開設一節(jié)語音課,一方面落實教材中的語音知識的訓練(發(fā)音規(guī)律的訓練),另外也可以嘗試滲透規(guī)范的音標學習。
三、積極培養(yǎng)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初中階段重點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同時也關注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保證一定的英語課外閱讀量。高中階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表達和寫作實踐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落實過程中要關注:
1.加大英語語言輸入量:初高中教學中均要加大泛聽和泛讀的數量,在課時上保證泛聽和泛讀的時間,建議每一周或兩周泛聽、泛讀課各一次。還要保證課外閱讀,每個學期初中課外閱讀不低于三萬字,高中不低于五萬字;通過繼教課程在全區(qū)開展泛聽和泛讀教學講座,同時進行泛聽和泛讀項目實驗,自下而上形成區(qū)域內成型的泛聽泛讀校本資源,并給有效實施泛聽和泛讀學校提供平臺進行經驗交流和推廣;在教研進修中加強對聽力和閱讀教學研究,進行專項研究的案例評比和論壇交流;為教師提供聽說教學和閱讀分級資源和書目,聽力和閱讀的資源包括:教材、教輔、故事分級讀物、科普英語讀物、理論書籍、網址、教學視頻等。
2.加大英語語言輸出量:初高中課堂教學中均要保證學生使用語言的機會和時間,每堂課學生自主參與表達時間盡量不低于8分鐘。而且要落實每個單元的口語課和寫作課;在教研進修中加強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教學研究,進行專項研究的案例評比和論壇交流;繼教課程中開設表達教學講座和教師口語和寫作能力提高課程,更新理念、提高繼續(xù)教育和學習過程的主動性、參與度和真實體驗、和改善教師的表達素質和能力;在終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等各種考試中加大書面表達能力測試的內容、活化考試形式、細化評價標準,反撥課堂教學。
四、切實轉變學科教與學方式
加強英語學習的開放性和實踐性,將學科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學生走進社會;拓寬語言應用實踐渠道,初中階段要廣泛開展英語角、英語閱讀活動、聽說園地、戲劇表演、英語演講等活動,高中階段要用好外籍教師和國際學校資源,廣泛開展英文校園電臺、歌曲演唱、英語辯論、英語沙龍等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與英語相關的志愿者活動等;豐富英語學習資源,增加圖書館英語圖書報刊數量,利用好廣播電視、有聲讀物、英文歌曲、影視作品、網絡等英語學習資源。鼓勵學生通過模仿、體驗、實踐、探究等活動提高英語表達和交流能力。
在落實過程中要關注:
1.開展校本教材、原創(chuàng)輔助教學資源和選修課程的開發(fā)和評比活動。對全區(qū)現有校本教學資源、選修課程進行收集,對有價值的資源和課程進行推廣和宣傳。
2.在研討課中開展多種學習方式的教學嘗試和研究,如:網絡課程、微課程等。
3.增加學生使用語言和體驗成就感的機會和平臺。開展區(qū)域和學校的學生英語展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使用英語,體驗成就感。每個學年的第一學期開展全區(qū)范圍的語言展示活動:如演講比賽、戲劇表演、讀書讀報、英文歌曲演唱、英語辯論、英語沙龍、英語主題展板評比等活動。第二個學期開展學校范圍的自主英語展示活動,制成PPT,在同學段進行學校間交流。
五、科學設計個性化作業(yè)
要為學生科學設計個性化作業(yè)。初中可以采用涂色、配圖、歌曲演唱、對話表演、海報制作等形式增加作業(yè)的趣味性、應用性。高中可以增加口語作業(yè),如聽力錄音、對話表演、演講等,還可增加海報制作、小組報告、繪畫、制作PPT、網絡課件、學習檔案等,使作業(yè)內容更豐富。初高中作業(yè)形式兼顧口頭與書面,使學生擁有自主選擇作業(yè)內容、形式的空間。教師要適當增加作業(yè)面批次數,及時批改作業(yè)、反饋作業(yè)情況。
在落實過程中要關注:開展區(qū)域、校際、校內的個性化作業(yè)的交流活動,豐富作業(yè)的內容和形式。
六、積極推進學習評價改革
要圍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建立學業(yè)評價體系,尤其關注過程性評價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體現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學習檔案機制。也要關注終結性評價反撥教學的功能,中考按照課程標準五級目標的要求命題,高中畢業(yè)考試不超過課程標準七級目標的要求命題。
在落實過程中要關注:
1.課堂教學中關注形成性評價過程,評價的主體要多元,幫助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學會評價;引導學生用評價調整學習過程、學習策略,提高學習主動性。
2.關注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將學生的參與度、情感態(tài)度等也納入評價內容。
3.評價形式要豐富多樣,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尤其是單元測試、詞匯檢測等各種診斷性評價的形式要多樣,非畢業(yè)年級要增加終結性評價試題中主觀性試題的比例(盡量不低于50%),且加大試題中聽說能力的考查比例,增加試題材料閱讀量,不過分強調語法知識的考查。